高职教参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职教参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微课专刊2019年第2期
发布日期:2019-03-28 浏览:

 

这期决定以“微课”为专题,缘起去年有一天在班车上遇到艺建系的谢岚主任,只见她拎着一大包衣服,问其缘由,原来她那天要录制微课大赛视频,她说制作微课加字幕、什么时候切换镜头都得自己考虑,安全没有经验……,今年学院教字1号文是关于去年年底学院举办的微课大赛获奖名单,我看到了谢岚主任的名字。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课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见微知著 小课堂大教学”微课带来了高职的教育改革新的机遇,本刊编辑想通过这期微课专题的文摘,让全院教职工与我一道了解微课建设的现状和制作微课,共同迎接新的机遇。

  

 

目  录

微课的涵义

微课的概念... 2

微课的特点... 3

微课的组成... 4

“微课”的类型... 4

微课 翻转课堂 慕课... 6

微课的现状

高校微课制作水平现状... 7

热衷于比赛的微课问题多... 8

微课的理论研究

微课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展望... 8

校本微课的价值取向... 9

高职微课开发可行性五个考查点... 11

微课与高校教学有效整合的四条路径... 12

微课与慕课结合... 13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4

丰富完善高职院校微课措施... 14

“技术- 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 16

制作微课

微课建设软硬件... 16

五步完成1 分钟微课开发... 17

微课制作的9 个环节... 17

设计模式及流程... 18

微课脚本编写... 18

几种制作方法... 19

手机微课的制作常用的3 种方式... 21

在微课制作中PPT 动画的应用... 22

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 22

适合大学生学习的相关微课网站

 

 

微课的涵义

微课的概念

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他基于现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提出将原本45 分钟的网上公开课缩减至5 ~ 8 分钟的精华内容,在1 个月内,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胡铁生分别在2011、2012以及2013 年三次给出微课的定义,相比之前两次,2013 年版的定义更为全面,即“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胡铁生提出微课的“4 + 1”资源构成,1即是微视频,4即是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从笔者参加微课大赛的经验以及一名微课制作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微课资源包里的“4”可以理解为: 微设计( 含教学设计以及视频制作脚本) 、微素材( 含PPT、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 、微测试( 含视频内外可用到的练习、思考题及综合测试) 、微日志( 含微反思和微建议) 。

摘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窦菊花,何高大

 

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微课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一种体现其特征是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以知识点为单位主题突出成果简化微课的类型丰富多样有探究学习类、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实验类、合作学习类、自主学习类、表演类、练习类等。

摘自 《远程教育杂志》2016范建丽方辉平

 

微课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微课是视频课程;从资源聚合与投放渠道看,微课通过互联网在线传播;

从课程结构看,微课侧重展现单一的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一般不会同时囊括导入、授课、总结和练习等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所有环节或某一课程的整个知识体系;

从表现方式看,微课重视情景化营造,旨在呈现一种有别于教室环境和课堂时间的教与学情境;

从组织方式看,微课擅长发挥教学素材的基础性作用,为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素材支持,微课素材既可独立又可组合。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当前以微课聚合为典型表现形式网络移动学习,“注重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智能化教学,社交化互动学习行为的特征明显”。

摘自《教学与管理》2014 年12月20日林雪涛,韩鹏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具体理解如下:

1. 短。根据人的视觉驻留规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长大约为十分钟左右,所以时长为10分钟左右的微课能更好地抓住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其次,短小的微课比较适合当今时代碎片化、移动化、泛在化学习要求,也方便教学者进行教学资源重组。

2. 小,根据微课定义,微课内容聚焦在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甚至是小到某个字词的教学,这样更能将教学内容讲透,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其次,容量较小的微课更适合当今网络时代传输、交流与共享,尤其适合学习者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碎片化式的移动微型学习。

3. 精。指的是微课内容的精炼、精彩。能够59秒完成的微课绝对不能做成60 秒的微课。那么这需要做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和制作脚本,精确到每屏每秒每帧。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做成微课,微课内容需精选那些重点、难点等针对性强、利用率高的知识点。再者,微课最大的特征便在于设计有创意、呈现形式生动,尽最大可能地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情感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4. 悍。指微课的利用率高、学习效果强。可以灵活方便地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更能适合于学习者自主学习,也能方便教学资源重组或再加工,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摘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窦菊花,何高大

 

李玉平认为微课程的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5 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 秒经历一次思考”。

摘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1期李玉平

 

张一春教授总结的微课四微特点: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摘自“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张一春

 

第一,微学习内容少、分散。我们把微学习的资源称为微内容,如网页上的一个词组,一个公式,一个标题。也可以是一条信息,一条微信,一条微博等。

第二,微学习过程短小、随意、移动、便捷。如一次触摸屏幕,一次点击鼠标,一次观看屏幕。

第三,微学习的手段多样化,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等。

第四,微学习也有对应的多媒体资源,我们把微学习的多媒体资源称为微媒体,如一段短小的视频或音频,一段小动画等,如微信或QQ 中的小视频或小动画(只是它们并不一定有教学意义)。

由于以上特点,微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承的微小化、碎片化、便捷化和移动化的学习方式。

摘自《职教论坛》2014.6杨明

 

微课的组成

微课由学习视频或软件、配套课件、学习基础(延伸)资料或建议(外链)、学(教)案等要素组成(如下下页图所示)。

学习基础资源是支撑微课主体的基础延伸,方便学习者寻找学习的基础与支撑点。学习延伸资源是微课学习的后续发展指向或进阶学习路径,方便学习者的持续学习。学(教)案则是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或技能的思维可视化学习路径,或者是提供教师教学思维的可视化路径。

微课的第一服务对象是学习者,第二服务对象是教师,第三服务对象是家长。

摘自《中国电化教育》2016.12岑健林

 

“微课”的类型

讲授类: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解题类: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答疑类: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实验类: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其它类: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微课,可以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如

(1)摄像机拍摄(DV 录像机/数码手机+白板);这种方法比较传统,特别适合于讲授型、讲题类和答疑类的微课的制作。

(2)录屏软件录制(屏幕录制软件+PPT);这种适合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实验类或者计算机软件学习的微课的制作。

(3)可汗学院模式(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这种方法制作比较简单,便捷,适合用于常用简笔画图示来讲解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公式推导、美术课程等。

摘自《甘肃科技纵横》2014 年第3 期张建民

 

从制作方式和文件格式角度分类,微课类型包括

1.拍摄型微课

拍摄型微课是指制作者利用摄像设备,在一定授课环境中,对教师讲课内容或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制作而成的视频微课。授课环境既包括室内教室环境,也包括室外自然环境,这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需要。拍摄型微课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出镜授课。教师出镜有利于形成网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氛围,尽管视频内外的师生之间不能进行直接交流,但教师的神态、表情、动作等依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影响。这种微课一般在屏幕上同时呈现教师和课件,也存在教师图像和课件图像相互切换,分别呈现的情形。课件图像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嵌入的流媒体素材,如视频、动画。

语言类课程、操作类课程适宜采用拍摄型微课。利用拍摄型微课讲演结合的优势,能够全面地、清晰地展示教师操作实验的过程,促进学生理解和模仿。

2.录屏型微课

录屏型微课是制作者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录屏大师、CamtasiaStudio),录制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如基于PPT、Word、绘图软件、手写板输入软件等形式制作的课件)呈现的教学过程,并同步录制教师的授课声音和屏幕操作行为生成的视频微课。录屏型微课不出现教师、实物教具及现实环境,仅仅显示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图片、流媒体内容。一方面,这种微课的制作对软、硬件的要求比较简单,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低,通常只要一部安装有录屏软件的电脑,教师便可自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视频画面主要是课件页面,因此,此类微课对课件的设计、美化要求较高,包括图文的组合、色彩的搭配、字体字号的设计、书写的工整与规范、简易动画的编制等,否则,视频画面会显得单调枯燥或粗糙杂乱。

需要呈现较长篇幅文本的课程和需要展现严密逻辑关系的课程适宜采用录屏型微课。也就是说,“教学的内容必须能在屏幕上充分地显示出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与操作,这样能解释清楚的知识就适合录屏式微课。”

3.动画型微课

动画型微课是利用flash 动画技术和绘画艺术制作的微课,它最大的特征是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动画型微课有两类常见格式:视频格式(如avi,mp4,wmv)和动画格式(如swf,flash)。视频格式的动画型微课仅能够被人观看,不能操作;而动画格式的动画型微课则既能观看,又能操作。动画型微课的有效作用在于,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需要空间想像的抽象图形以及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

需要增强趣味性的内容,不便于真人演示和实物展现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动画型微课。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可以在程序的引导下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虚拟实验器材,动画的模拟性还有利于生动形象地突出实验现象。

4.改良型微课

改良型微课的内容,这类微课素材来源的基础是学校在过去教研活动中录制的全堂或片断常规公开课、示范课。在微课兴起之前,这些影像素材通常被制作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视频或作为资料存档;微课兴起之后,这些影像素材便被发现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改良,意味着它必须在原视频素材的基础上,按照微课的要求,为达到微课教学的目的,进行制作加工。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将较长的原视频剪辑为一个或多个时间较短的微型视频;删除与知识点教学关联性不强的部分(如课堂互动);制作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的课件及显示效果;设计教师授课画面和课件画面的镜头导播切换;增加或重新制作片头片尾,体现该节微课的基本信息。

5.幻灯片型微课

幻灯片型微课的格式可以看做是一种广义的影像视频格式。因为影像视频的基本特征是持续播放连续运动画面,要达到这种效果,在某些非视频类办公操作软件(如PPT、WPS 演示) 中也能呈现———尽管可能这类功能并未被人们广泛熟知。由于这种微课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视频格式,因此不需要制作者使用视频制作软件,只要在PPT 等演示幻灯片软件中制作即可实现流媒体效果,非常适合普通教师操作。

在国内,运用PPT 制作能够动态播放的幻灯片型微课,比较典型和成功的李玉平微课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通过配合精简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和舒缓的音乐来呈现内容,旨在让读者在优美的轻音乐中细细品味内容,展开思考”,让人们惊奇地发现PPT 具备的制作这种动态有声微课的功能。这类微课适宜展现具有情节性、故事性、思考性的内容。

摘自《教学与管理》2014 年12 月20 日林雪涛,韩鹏

 

微课 翻转课堂 慕课

微课程”理念最早来自于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McGrew 教授所开发的“60 秒课程”( 60 -Second Course) 。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讲座”( One Minute Lecture)。在此基础上, 2008 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 DavidPenrose) 正式提出“微课程”( Micro - lecture) 这个概念,他指出将课程细分成小的核心概念,然后录制1 ~ 3 分钟的教学视频,讲授每个核心概念,完成教学目标。每个教学视频后都配有课后任务,教学视频又通过15 ~ 30 秒的介绍和总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微课程就像一个个“知识脉冲”( Knowledge Burst) ,能让学习者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彭罗斯因此被誉为“一分钟教授”。此后,微课程在国外以各种形式发展起来,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萨尔曼·可汗创立的可汗学院。他以最简易的录制工具,即手写板和电脑,将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碎片化、简易化。这种短而精、内容深入浅出的、家教式的微课教学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用视频再造教育”的革命,出现了“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以及“慕课”( MOOCS) 教学模式。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 认为翻转课堂其实是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在家通过在线讲座和微课视频自主学习、到学校面对面补充教学及答疑解难的前置学习方式,让微课的使用生命力得以延续,微课成为其最理想的学习载体。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犹如一个没有围墙的网络大学,学生免费注册上课,完成学习后通过考试后即可获得慕课网站的课程证书。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拥有一套完整的学习、管理、评价系统,是一种真正的4A( 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 式学习方式,这其中慕课学习的中心环节就是微课的学习。“慕课的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微课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窦菊花,何高大

 

慕课指大规模网络开放性课程。微课则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与慕课着眼于宏观的大规模、开放性等特点不同,微课更突出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微观特征。但二者都以视频质量为核心指标、以学生主动学习视频为前提,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相对于处在宏观体系层次的慕课,微课更注重微观层次的策划、选材、制作,追求视频的整体质量——内容的、形式的、技巧的——努力吸引学习者和方便教学者。

近两年,慕课平台尤其是可汗学院的成功将微课推到众人眼前。在当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慕课中,学生们喜欢的课程大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教师善于表达,授课过程类似演讲,语言简练、清晰,且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第二,视频动画丰富,画面色彩、语言个性突出,精致而活泼,第三,每集视频长度不是太长,大都在10-20 分钟,第四,老师在翻转课堂的课堂讨论环节或者网络答疑环节互动较好,既尊重学生,又启发学生,既关怀学生,又给学生以自我思考和发展的空间。而前三个特点都与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密切相关。

摘自《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第3期李娜,韩清恩,王日升

 

 

微课的现状

高校微课制作水平现状

(1)微课制作技术培训迫在眉睫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技术方面的,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字幕等),认为自己微课制作不足也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如镜头切换、后期编辑等。这些数据表明一线教师急需微视频制作技术方面的指导,一方面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能让教师灵活选择、综合使用;另一方面应该使技术门槛尽量降低,选择简便易用的微视频制作技术,如录屏软件、PPT 课件、视频编辑软件,只有降低技术门槛,更多的教师才能自觉地参与到微课的建设中来。此外,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应通力合作,从这方面看来,微课也为教育技术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和挑战。

(2)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普遍

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在整个微课制作环节中最重要,但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如视频、课件制作等。随着技术培训力度的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教育技术人员的加盟,微课制作将从最开始的注重技术表现逐步过渡到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面。“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却是艺术”,技术只是手段,教学才是本质。从形式到内容,微课的设计制作将逐步深化。

(3)微课制作没有突破传统课程开发模式

在微课程开发模式和教学设计理念上仍然不能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如相当一部分高校微课仍是片段课、精课品、浓缩课、公开课,只是形式上“微小”了),大部分还是课堂讲授式微课,教学配套资源不齐全,微课视频的交互性不够、系统平台缺乏对学生学习诊断和记录功能。总之,能支持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先进微课教学设计理念指导微课作品仍然缺乏。

(4)微课的后续发展: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

目前最大问题是微课资源太散,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很多高校教师也期盼能尽快实现高校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的导向开发,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精品微课程并示范推广,方便师生系统使用;呼唤微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希望专家给与指导,进行微课的主题研讨;希望大赛能够常态化,重视后续推广与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建设的方式从行政主导逐渐向行业指导转变。

摘自 《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第1期胡铁生,周晓清

 

热衷于比赛的微课问题多

我国微课始于比赛,热于比赛,而比赛往往存在较大的“作秀”成分,以获奖为目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拍摄方式追求复杂多变,有的微课短短十几分钟, 转战了五六个拍摄场地,主讲人衣服换了好几套,涉及的其他人员、道具等也较多,过分追求形式效果;

二是较少考虑制作成本,有的高校为了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不惜花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高薪聘请校外专业技术团队进行微课的拍摄和制作;

三是内容缺少衔接,部分微课内容只是针对比赛而选择,孤立而又脱离实际,没有知识的前后衔接,不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接受;

四是忽视学习者情况,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学习者自主学习, 可有些微课制作者却没有站在学习者的立场去思考和设计微课, 明明可以用PPT 加背景音就能明白表达的知识却用更复杂的呈现形式,耗费了学习者的时间。

摘自 《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范建丽,方辉平

 

 

微课的理论研究

微课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展望

2012 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规化的出台点燃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的教学改革热潮。风靡一时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以“展示”为特征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因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是“课堂教学搬家”,缺乏创新而无法吸引学习者去登录学习,从而造成资源利用率低、教学改革效果不理想的局面。正当教学改革面临瓶颈之时,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潮流”的兴起以及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相继出现重新引发了人们对视频教学魅力的关注,“微课”应运而生。这种基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设计,符合学习者注意力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 热衷碎片化微型学习) ,顺应科技进步( 无线网络/智能终端的普及) 的新型教学形式无疑满足了人们对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改变的需求。同时,“数字化校园”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也为微课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一、微课研究的现实意义

1. 针对微小知识点的微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也方便教师对其进行重组与补充。精心设计的微课尤如一个个电子备课资源,是制作者教学智慧的结晶。如此优质的教学设计如能恰当地用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无疑可以减轻教师备课、讲课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2. 微课也带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革新。从传统的“教—学”翻转为自主性更强的“学—教”模式,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教室外、知识内化过程放在教室内,增强师生互动与习得效率。

3. 微课作品是一个“艺术品”,从设计、制作,到完善,无不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理念。与微视频相配套设计的微课教学,其设计、反思、PPT练习或测试等资源包对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能有效促进微课制作者与研究者的专业成长。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随着移动学习与通信设备的普及,微课也将成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成为现实。

二、反思与展望

(一) 加强微课系列建设

无论是微课大赛还是各微课学习平台中的微课都存在微课资源太散的缺点,不便于师生的使用。应通过比赛、资源库建设等方式,鼓励建设教师、学校、区域及省、国家各级别的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各级别都有各自针对的学习对象和各自的风格与特色,这样才可以让学习者既能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式的学习,也能针对某个课程进行连贯完整地系列式学习。

(二) 开发微课程应用平台

建设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微课,那么则需要一个集搜索、上传、修改、发布、交流、共享、评价与技术培训等于一体的健全的应用平台,即一个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要考虑微课提供者的便利,更要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它平台功能,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推广微课。另一方面,健全的微课应用平台有利于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各类课程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达到以建促用、促进微课常态化、有序化地良性发展的目的。

(三) 培养微课程开发团队

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师的调查问卷得知: 52.18%的教师制作微课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技术问题,如加片头片尾、字幕、镜头切换等其他后期编辑。数据表明一线教师急需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指导或者与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合作。

再者,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建设,而一个微课只聚焦在某一很小的知识点,由此单个教师的单打独斗不仅造成制作任务繁重、形式单一、课程建设效率低,而且无法做到群策群力,影响微课程的建设水平。

(四) 创新微课程设计形式

创新是微课的灵魂。有创意的微课设计是做好微课的前提条件。本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简明生动地讲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理念,微课设计者包括教师、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都要大胆创新,融汇各种技术和教育理念,提升微课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促进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构。

摘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窦菊花,何高大

 

校本微课的价值取向

校本微课是立足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适应学生专业、技能等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阐述某一知识点或传授某一技能为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教学内在价值的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或音频。下面从传统课堂条条框框的束缚、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传统教学资源建设新方向等多个维度对校本微课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

(一)挑战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

45 分钟的传统课堂, 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坐在位置上规规矩矩地听、认认真真地背,偶尔也会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从注意力保持专注的调查得出:一般学生学习兴趣只能维持20 分钟左右,这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疲劳、走神等现象。微课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整堂课而言。从教学主体性上分析(即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校本微课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框架提出了挑战。

1. 从学生角度来讲

首先, 微课的最大价值体现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20 分钟左右, 若时间过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把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为时间在20 分钟左右、大小50M 左右的简短视频,这种形式大大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微课的最大价值还体现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学习。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再也不必规规矩矩地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打开相关网站或视频,不需要像传统的整堂课一样。也许我们只需要解决某一个很小、很具体的问题,可以在目录中找到内容,三五分钟就解决了,而不必通览整堂课。

这种学习方式的出现,更能够针对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在提供的视频网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自主地、有选择性地学习,而不必硬着头皮被动地听课。即便我们由于某种原因耽误了上课, 也不必担心,因为可以通过点播微课加以弥补。

2. 从教师角度来讲

微课形式的出现,颠覆了以往的个别辅导方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然而,这种形式对所有今天的教师而言,都会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再仅仅以教师为主,他还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师。一些以讲授型为主的课程任课教师,也许更容易成为一个尴尬的角色,也许学生会觉得这种类型的授课教师更加可有可无。

(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途径

微课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新鲜的感受和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教研形式,它无疑是现在情境下教学和教研的一种先进手段。微课既可为教师相互学习提供借鉴,又可为教师诊断改进提供依据。同时,微课的出现还能提升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因此,微课的出现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途径。

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素养

微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具体而微的形式。表现在有教学的全过程,即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从内容的导入到重难点剖析、方法讲解、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再到练习设计,与传统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没有任何差别,但微课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师生的互动,或者说学生参与度不够,师生互动较少。微课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或者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这种表现形式有点类似于说课,但又比说课更具体,更翔实,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另一种是微小的片断。为了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录制一个教学片段来表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特点、对某个教学重点的教学处理或者对某个教学难点的突破技巧等,体现了完全真实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比如: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展示相比,最大的不同不仅在于时间少(多则二十分钟,少则七、八分钟),而且教学目标集中,目的单纯。因此,校本微课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专业素养。

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

校本微课的制作可以分为加工改造式和原创开发式。加工改造式即是对传统课堂的多媒体形式再呈现,换句话说,就是将学校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件或录像,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原创开发式可以有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录制、ShowMe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等。

微课绝不仅仅是一个视频那么简单。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包含哪些方面呢?从视觉、听觉上要求舒服,PPT 要简洁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从网络技术上要求文件越小越好;从网络用户习惯上讲,希望能精确搜索,要求微课名称要包含知识点,体现适用对象;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希望越容易懂越好。前期的微课设计、简洁大方的PPT 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名称、信息明了的片头、逻辑性强的正文内容、引导方便的片尾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完整的微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普遍反映制作的难点在于软件的新颖性和技术性,例如在对软件操作技术的掌控和录制过程的摄像技术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因此,教师要制作出优秀和完整的校本微课,必然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

(三)为传统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方向

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课时(包括单元和章节)为模块开发,资源包容量过大,时间过长(如教材配套课件、素材课件等,一般都在60 分钟左右),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用不太方便。传统的教学资源花费巨大、数量庞大、耗时费力、种类繁多,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一线教师普遍感到真正适用、实用、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依然很匮乏。传统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只关注资源“大环境”(如资源是否符合新课改标准和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却忽略具体资源应用的“小环境”(如某个资源在具体课堂的教与学应用情境)的做法,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分离,“使得资源看上去很美,却中看不中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属性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满足教师的常态教学资源需求,才能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校本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者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所要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包括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校本微课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只有这样,传统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传统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摘自《电化教育研究》2014 年第7 期赵国辉

 

高职微课开发可行性五个考查点

微课的可行性研究是对微课开发进行技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论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个微课在教学上是否实用和可靠,在学生学习上是否有需求,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制作成本和利用率), 在开发过程中是否有技术和人才的保证。主要考查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课开发在课程中的必要性。微课开发者需要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包括微课开发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

第二,微课对学习者的作用。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回答为什么该知识点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或重点,分析微课表现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形式能更适合学生的微学习方式。

第三,微课开发的人才和技术保证。微课主要格式有视频、动画和音频。对于视频制作需要有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 涉及到的软件有Adobe Premiere或会声会影, 复杂的还可以使用AutodeskMaya。动画分为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涉及到如Autodesk 3DS Max, 或Macromedia Flash 等软件的使用, 对于音频需要音频制作和素材整合。因此,微课开发需要有掌握一定的视音频制作技术的人才。

第四,微课的后期利用率预期。可行性研究还要考虑后期的利用率,要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较大的需求,对于需求量不大的知识点不适合制作微课。应保证开发后微课有否较高的使用访问量,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举足轻重。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给出预期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网上问卷形式得出结论。

第五,微课开发的成本分析。微课开发的成本主要有脚编写、视频拍摄、视频制作、3D 制作、字幕制作、配音配乐、服务器租用等。但是,微课一般不应使用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其目的是方便网络传输。所以,对计算机等硬件要求不高,主要还是软件技术的制作成本和人工费。

摘自 职教论坛》2014.6杨明

 

微课与高校教学有效整合的四条路径

(一)将微课融于教材

微课知识碎片化,关联性不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系化的教材知识正好弥补其不足;而微课的即时更新与教材的知识点陈旧、观念落后正好互补。因此,微课和教材的充分融合,有利于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有效学习。所以,有关教材的编写,只要章节、目次清楚,知识点条理化就行,不必像以前那样罗列大量的知识,而应通过微课、相应网站对知识及时更新。什么样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微课? 就是那些易出错的问题,即一个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等。微课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一个实验操作的演示、一个教学活动的诠释或一个实践动作的示范或者复习类等等。学习者可以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进行微课的下载或在线学习。

(二)将微课融于教学

目前,高校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二:一是微课制作需要场地、器材和成本以及技术要求,普通教师无法胜任;二是微课的制作并非一劳永逸,而要随时更新,包括寻找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除自建微课也要充分整理现有微课,供师生免费使用。学校应制定规划,引导教师制作微课, 并逐步将微课融入教学,建立奖惩制度。可以将微课制作列为教研项目,鼓励教师申报,划拨立项经费,并进行评优评奖,或职称晋级时给予加分;至于微课教学,除了自愿,还应指派任务。建议先从公共选修课入手,之后,再进一步推行到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最后到专业必修课,真正地实现微课教学。

(三)将微课融于课堂的三种形式

1. O2O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是指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学习,课堂上进行线下实践。此种模式将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的、碎片学术视点化的信息,实施主题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过程如下:线上学习: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周设置一个主题,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列出在线微课学习资料,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和微习题,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文章或报告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资料的速度、学习的深度、精力投入的多少、学习时间的长短等完全由自己做主,学习预期成效也由学习者自我评判。除了教师的推荐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获得相关知识信息,构建自己的学习通道。

线下实践:课堂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场所,实践是其手段,而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线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 在实践中思考, 在实践中检验,再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进行线上学习,从而将网络上杂乱、无序、碎片化的知识,以问题解决为目的,进行有序化和系统化的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2.混合式

这里的混合包括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课内与课外的混合。课堂上教师抛出一个主题,组织学生利用手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线上微课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微课等相关信息的搜索并对微课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教会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研学式

教师事先将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浓缩,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地传授更多的知识要点,这些凝炼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分解、细化、拓宽,并细细咀嚼,领会吸收,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要求学生从个人兴趣或需求出发,利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然后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 进一步搜索或宽或深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并将新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知识相整合、再构,从而达到知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撰写心得、报告或论文,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四)将微课有机融于教法

教师既是微课的制作者,又是使用者,应主动思考如何将微课融入到教学、教法中,以便在“互联网+”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利用微课为教学服务。无论是课前的教学准备,还是课堂中的教学组织,或是课后教学辅导,都应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将精力转移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上来。“手机进课堂,微课来帮忙”,注重微课的扩展性、互动性和生长性,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水平和使用率,使其充分融合于各类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能直接、按需、便捷、有效地获取知识。

摘自 《远程教育杂志》2016年范建丽,方辉平

 

微课与慕课结合

根据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综合考虑微课与慕课的特点、发展现状和主要障碍,可以概括出二者在高等教育中结合应用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1)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紧密相联,因而慕课开发应重点包含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以大学生学习思维为主线录制的、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能被广泛应用的微课。

(2)课程必须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对于慕课策划和微课录制,都必须加强前期规划与设计,体系化进行,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系统化资源。

(3)在慕课和微课发展中,切忌制作方式、质量标准的“一刀切”;教学方法设计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经验、教学资源装备等进行;应鼓励创新,加强效果跟踪评价。

(4)微课和慕课必须结合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落地应用。慕课和微课的实践过程不能忽视“视频观看”之外的讨论、提问、答疑等交流环节的设计和应用。借助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和慕课不仅能帮助实现翻转课堂的改革,而且为学生的跨专业学习、学校的学分制改革都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5)网络平台辅助下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新型组织形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都要求教师要加快实现角色转型,教育行政部门应帮助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方法,不断更新和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高校也有必要组建慕课/微课制作人才团队,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通过细化社会分工提高工作实效。

(6)大学教学除了具有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价值,还应实现经济增长的价值。“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皆可为课,时时皆可为学”的泛在学习(U-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的大势所趋。探讨高校微课资源如何与社会公益微课资源、社会商业微课资源相互区分并开展合作,以独特优势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作用。

微课和慕课的结合,以及随之而来的友好的人机界面、高端的学习体验,能够帮助高校更真切地实现社会服务职能,更鲜明地体现大学教学长期被人忽视的开放性特点。更重要地是,以优质微课为内容的慕课将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连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巨大作用。要推进移动学习和远程教育,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社会,就必须推进慕课和微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联合开发和综合应用。

摘自《山东工会论坛》2015年第3期李娜,韩清恩,王日升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1.平民化研究,富矿式回报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不需要太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只要会输入微课平台网站名,然后点击所需要的视频就可学习。整个过程“多快好省”,十分平民化,只要拥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更多的学习、交流、沟通(微课配有评价功能)和提升的机会。

2.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需短短的5分钟就可以吸收他人最先进的教学经验;不受场合约束,不需太多的表达,教师观看视频更加自由;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地点。这种不受时空和人员限制的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3.思考更充分,反思更有效

由于教师学习微课视频是自由的,视频播放可快可慢,可顺播亦可倒播,可仔细推敲,也可摘抄有价值的观点,可充分地思考,也可将比较成熟的想法,在视频下面的评价窗口与他人交流,使得问题的探讨、研究更加深入。由于对微课的评价是匿名的,教师无须掩饰自己的言行,只需键盘敲几个字,鼠标点一下,就对该课件做了评价,这样的评价可能更公平。特别是在多人评价下,评价高的微课一般都是精品,评价低的自然没市场。这样的“真”教研、“实”教研能实现有效的专业引领,使教师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4.交流研讨范围广

利用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不受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区域因素等的限制,教师可以点击微课资源库中的任何一个课程资源,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参与交流研讨,同时也可以有专家的点评,可以相互借鉴教学的方法与经验。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会使得教师专业发展更加富有成效。

5.实现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微课的录制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教师发展形式。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不同,教师录制的微课所具有的个性也不同。年轻教师制作课件能力较强,录制的微课多注重技术含量;中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课件制作能力和经验,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老年教师由于课件制作能力相对较差,但注重经验,录制的微课虽形式简单,但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需辩证看待,也值得研究。

摘自《教师发展论坛》2013年第10期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

 

丰富完善高职院校微课措施

一、丰富微课的内容

  1. 生活实践进课堂

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多从现实与生活中寻找内容与素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和混合性学习。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三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是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大纲为线索,从网络和生活工作实践中寻找真实素材、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讨论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时,要求学生具体学习微课的制作、参与翻转课堂实践或者选修一门慕课,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种做法是把教学与研究创新结合起来。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自己最近在研究什么、在思考什么问题、写了什么文章,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向学生示范自己的研究与思考过程和方法,向他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和教训,让他们有所领悟与仿效。

第三种做法是常常抽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从网络或其他地方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分享的知识与技能有很多教师自己都不知道,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时教师的收获甚至比学生还多,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随机应变、不拘一格,以问题、兴趣为中心,以思考与探索为中心。对学生的评价,很少采用考试的方法,而是结合作业与日常表现,与学生一起进行综合评价。

2 .创新教育进课堂

网络时代,学习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创新才是关键。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帮助学习者建立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微课融合了科学、数学、艺术、教育、技能等多学科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享、协作与探究活动,通过说出、写出、做出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网络学到的碎片化知识,与教材学习获得的系统性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高职院校推进微课,可采取由易到难、由基础课向专业课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比如,可以先在基础课、科学课、信息技术课、专业理论等这类课程中开始试行,鼓励学生先围绕教学主题,通过网络自学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从“分享”开始,课前先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网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鼓励他们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进行上课前的知识储备。继而是实习实训、学院项目教学、实操训练、模拟实训、职业技术等专业课推行。

3 .微课的后续发展应呈现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

尽快实现微课的系列化、专题化,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精品微课程并示范推广,方便师生系统使用,这就需要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专题微课,将本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建立成系列化、结构化的教学课程供师生使用。

二、完善激励措施

1. 以用促建,扩充分门别类微课教学资源

各高职院校大力促进教师制作微课,如何突破“建多用少”的问题?

首先,将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资源,形成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其次,微课程可为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资源支持,如颠倒课堂、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最后,微课可作为新型学习理念,积极开展微课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以用促建,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建设的有序发展。

 2 .以赛促建,拓展多元化大赛评价机制

一方面通过向基层教师征集微课,统一上传到规定的平台,评审出优秀的微课;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招标及立项申报的方法,由具有丰富课程建设经验的学校牵头,组建微课建设团队,组织项目实施,而微课上传平台由教育主管部门分负责建设和维护,满足共享和应用的需要。

 通过大赛来向教师征集微课作品,既可以激发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又可以扩充分门别类的微课教学资源。对于经费紧张的民办高职微课大赛上的评审标准可适当的将评审标准降低,例如(1)在选题设计上不能过于笼统,专业课、专业技能课、基础课的微课不能用使用同一评审标准;(2)在作品的规范上可以先让教师尝试用最简单的微课制作方式来制作微课,例如录制 PPT 讲解,手机的拍摄等方式来进行微课的制作;(3)提高获奖比例,除传统的一、二、三等奖之外,可以设置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创意奖等以示鼓励;(4)评审专家点评公开化,决赛能现场直播点评,以此提升微课的质量,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个便捷的学习机会;(5)评价是不能只基于同行和专家的视角,要将学生的评价和体会也加到评价标准中,真正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

在微课大赛上还可以征集专题化、系列化微课。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专题微课,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独立完整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微课大赛不但扩充了微课教学资源,还有利于各高职院校开展选修课。

3.以加学分的形式激励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

 几年前,在QQ 游戏里有一款游戏叫“开心农场”。那段时间,很多人见面问好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偷菜了吗”。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开心农场便能风靡全国。如果我们教师所制作的微课也能深深的吸引学生,又何愁没有学生观看呢?开心农场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有效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机制保证了用户的持续行为,激发了用户的参与兴趣。

我们的微课教学的建设也可以适当的效仿,采取加学分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在微课的观看和使用上,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记录微课观看数量或学生点击浏览学校建设的微课网站的点击率来计算学分,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加学分。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通过学分的奖励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出持续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摘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年姜玲  

“技术- 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

一、融合观:“技术- 艺术”融合

摄录和剪辑是微课制作方面的两大环节,微课制作的关键在于将影视的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微课本身是一种视频课程,摄录和剪辑手段的介入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新形式。另一方面,微课并非只是将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原原本本的录制和剪辑形成的视频。教学和影视有很大的共同点,二者都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微课正是将教学技艺与影视技艺组合到了一起,它们的关系是:影视是形式,教学是内容,教学内容通过影视形式而表达。因此,微课的摄录和剪辑方式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传播效果。

对于微课而言,景和镜头、组接和剪辑等技术环节的参与催生了视频课程中的蒙太奇艺术,教育教学从单纯的课堂授课行为衍生出更多的传播艺术。于是,“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写作习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空间观念”。为了实现微课的最佳教育传播效果,在微课制作中关于”技术- 艺术”融合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技术突显、艺术依附- 这也符合技术美学特征。为了实现微课的最佳教育传播效果,在微课制作中关于“技术-艺术”融合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技术突显、艺术依附,这也符合技术美学特征。

二、突破论:用艺术突破技术悖论

一定类型的微课有它独特和有限的传播功能与适用范围,这也是微课制作“技术- 艺术”融合的前提和着眼点,通俗地讲,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在教育技术实践甚至具体到微课的开发制作中,超越这种教学技术化价值悖论的有效方法就是用艺术来突破,根本途径是“技术- 艺术”融合。一旦融合,我们就更能发现“技术能使我们理解我们于其中生活着的世界。”艺术融于技术,需要渗透到微课内容的各个方面和制作的各个环节。因为,“微课程除了微视频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包括进行需求分析、考虑设计并开发与之适合微课程的微视频,而之后的课程评价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教学资源。”因此,除了上述“微课类型及其传播功能与适用范围”中谈到教学内容对微课类型的筛选,还要考虑教学环节对微课类型的筛选。例如,讲授环节、感知环节、演示环节、练习环节等等,为了达到最佳教育传播效果,这些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微课类型的选择仍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微课的传播功能与适用范围,仍然需要在制作过程的技术投入中融合艺术元素。超越教学技术化价值悖论的有效方法是用艺术来突破。

摘自《教学与管理》2014 年12月20日 林雪涛,韩鹏

 

 

制作微课

微课建设软硬件

微课制作需要的基本能力

1、美术素养

2、教学设计能力

3、课件制作能力

4、微课制作所需的相关软件操作能力

5、撰写微课脚本的能力

6、多媒体处理能力

微课的软硬件设备

常用的设备操作硬件有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手写板、电子白板、便携式话筒等;拍摄的设备有摄像机、dv、手机、摄像头等。拍摄环境常选在家里书房,学校专业的拍摄教室。

目前制作微课常用到的录屏软件有ppt中自带录屏功能、ev录屏;视频剪辑软件爱剪辑、qq影音,可以编辑可以剪辑的专业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还可以录屏)、premiere,这两款软件还可以简单的处理声音如(声音的大小、淡入淡出等效果的设置);格式转换软件有qq影音,格式工厂;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图片处理软件美图秀秀,ps等。本论文所选用的软件主要有ppt、美图秀秀、ev录屏软件。

摘自《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8 期张甜

 

五步完成1 分钟微课开发

被称为一分钟教授的戴维·彭罗斯建议采用以下五步来完成1 分钟微课程的开发:

1) 罗列在6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 写出一个15 ~ 30 秒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那些核心概念提供一个上下文背景。

3) 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如果你想制作成纯语音的课程,那么就不需要摄像头了。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是60 秒到3 分钟之间的。

4) 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去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 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

摘自《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年第3 期黄瑛

 

微课制作的9 个环节

①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②细化微课知识点;③微课的教学设计;④制作微课的教学课件;⑤撰写微课视频的拍摄/制作脚本;⑥微课视频的拍摄或者录制;⑦微课视频后期编辑与优化;⑧设计制作微课配套资源;⑨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实施。

调查看出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视的环节是微课的教学设计和确定微课的教学主题,而对微课的制作、编辑和美化等技术性环节居其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课制作、设计先行”和“制作微课是技术,设计微课是艺术”的理念。此外,教师认为微课的教学实践应用也是微课设计制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排第三位),这说明:微课建设的目的是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应用, “以用促建、应用引领”是微课发展的共识。

本次调查还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却是技术层面的,认为微课视频的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大(如片头片尾、画面效果、字幕显示等),以及教师微课视频的拍摄难度大,制作成本较高,这说明目前微课制作的技术门槛对一线学科教师而言尚高,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培训支持或者简便易用的工具。

摘自 《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第1期胡铁生,周晓清

 

设计模式及流程

根据惯用的教学设计模型ADDIE Model,教学设计一般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大环节。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参加微课大赛的经验,设计了如下微课制作流程图( 见下图

评价一个微课的好坏,唯有学生想去学、值得学、容易学且学之有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加工组装可重用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摘自《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4 期窦菊花,何高大

 

微课脚本编写

微课的脚本编写并不是必要的制作步骤,但是,对于制作过程复杂的微课,脚本编写很有必要。

脚本是对微课设计的文字表达,其目的是确定微课的“分镜头”组成和设计思想,脚本是微课制作和验收的依据。脚本可以将微课的每一个场景或分镜头用二维表来表达,包括镜头号、画面说明、景别、画外音、音乐、字幕、时长等。微课脚本一般由任课教师来编写,以作为制作的依据或提供给其它技术人员来了解微课的要求。

摘自《职教论坛》2014.6杨明

 

编写脚本的注意事项

1)片头不宜过长,通过几个镜头、几句解说就点出主题,主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正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揭示主题;

3)片尾,总结,点题;整个过程语言表述精炼,清楚,把每个环节时间控制好,保证整个微课视频在10分钟以内。

摘自《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8 期张甜

 

几种制作方法

(一)PPT 法

硬件条件:计算机。软件条件Microsoft Office2007 以上版本。制作步骤:首先完成PPT 制作,PPT可由文字、音乐、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构成。然后设计PPT 自动播放功能,转换成视频(.wmv 格式)。可以直接将PPT 另存为.wmv 视频格式。PPT 法适用于各种微课制作,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

(二)录屏法

硬件条件:电脑、带话筒的耳麦。软件条件:演示平台软件PowerPoint,或手写板,或画板,或能显示其它屏幕内容的软件;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或Snagit, 或Cyberlink YouCam 等。制作步骤:首先, 根据课程设计制作微课相关的PPT 或使用其它软件显示电脑屏幕内容。然后,在电脑上运行PPT,戴上耳麦开始讲课,同时运用录屏软件录制屏幕上的PPT 和教师讲课的音频。转换成.flv 格式后进行简单的视频编辑,也可用Adobe Premiere 或会声会影进行后期编辑、修改或制作片头片尾。注意事项:录屏软件的抓屏窗口尺寸要包围显示内容;录屏幕软件要设置好音频设备,录制环境应安静,防止噪音干扰;背景音乐最好后期通过软件导入,以防失真。录屏软件的方法适用于以课件或其它软件显示平台的微课制作,对于已经具备教学课件的情况(包括PPT,Flash 动画等)都可以使用录屏法。录屏法不能录制教师讲课的视频,只能录制教师的课件和讲课声音。

(三)摄像法

硬件条件:摄像机、DV、摄像头或智能手机。软件条件:Adobe Premiere 或会声会影等。制作步骤:首先,用摄像设备拍摄教师上课的视频,可以在教室、实训室、实训车间、实验室、工厂、企业、施工现场等环境下拍摄教师上课场景。拍摄时最好使用多个机位,以便取得更多的素材。然后,使用AdobePremiere 等软件进行后期制作, 包括添加字幕、解说、背景音乐、制作片头片尾等。摄像法不受环境限制,适合各种职业环境的微课制作,微课的视频质量也很高。但是,后期制作相对复杂。另外,运用摄像头,教师也可以面对着电脑屏幕录制一些视频,经过适当的后期编辑也可以制作很好的微课。

(四)全自动录播法

硬件条件:全自动录播教室。软件条件:AdobePremiere 或会声会影等。制作步骤:先启动全自动录播系统,教师的上课过程就会自动地录播在硬盘里,录制内容包括教师场景、课件、黑板、学生活动等,系统能够自动完成镜头切换,自动完成教师屏幕的抓屏。然后,用Adobe Premiere 或会声会影进行简单的后期编辑、修改或制作片头片尾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无需其它人帮助,教师自己独立就可以完成微课录制。但是,录制环境只能是在装备了全自动录播系统的教室里,不能录制其它环境的微课。

摘自《职教论坛》2014.6杨明

 

从微课制作技术的角度来看,笔者将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分为屏幕录制模式、动画讲解模式和教学录像模式三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制作工具与方法。

(一) 屏幕录像模式

通过特定的屏幕录制软件,将教师在计算机上利用PPT、WORD 等工具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过程完整地录制成视频。

运用这种微课制作模式,教师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屏幕录制的软件,然后准备一个带话筒的耳机就可以独自一个人完成。这种方式制方法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很容易得到推广。

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两个比较好用的软件,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

(1)PPT 软件

在最新版本的PPT 中,新增了一个“录制幻灯片演示”的功能,它可以录制旁白、墨迹、激光笔势以及幻灯片和动画的计时。

具体的操作流程为:

a. 带上耳机,调试好话筒;

b. 单击录制幻灯片演示功能的按钮进行录制;

c. 在演示的同时进行知识的讲解;

d. 另存为视频格式(支持MP4 和WMV 格式)。

PPT 虽然方便,但是也有本身的不足之处:无法设置视频的帧率和码率,目前只有mp4 和WMV两种视频格式,而且无法进行后期的视频剪辑。


(2)Camtasia Studio 软件

Camtasia Studio 是美国TechSmith 公司出品的录屏和视频编辑软件,与PPT 相比,不仅能够录制PPT,而且可以录制计算机上任何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进行视频剪辑、编辑转场动画、配音、添加说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视频封面、添加特殊效果等操作,同时能够输出Flash、AVI、GIF、MOV、MP4 等各种格式的视频,是教师制作微课的一大利器。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利用Camtasia Studio(以Camtasia Studio 9 为例)软件制作微课的具体流程。

a. 新建一个项目,单击录制按钮,进行计算机屏幕的录制;

b. 录制完成后,F10 保存视频,同时自动进入到Camtasia Studio 的编辑模式;

c. 在媒体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背景,添加到时间轴上,并添加标题字幕,制作一个简单的片头;

d. 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可以添加注释、动画、行为、转场等效果,完善视频;

e. 选择“分享”菜单下面的本地视频,进行视频参数的设置,最后输出视频。

(二) 动画讲解模式

根据教师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配合教师讲解的音频,利用动画制作软件,通过合适的技术呈现手段,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教学动画。这种制作方式适合于一些抽象知识的讲解,以及涉及到安全因素而不能实地进行的实验操作等。比如物理概念、危险的化学实验等。

这种制作方式媒体表现形式丰富,画面形象生动,但是要求制作者具备专业的动画制作技术,教师个人很难完成,一般需要请专门的动画制作人员,成本较高。

在这里,笔者介绍几款动画制作软件,供大家参考。

(1)Flash 软件

Flash 是Adobe 公司出品的一款专业的2D 动画制作软件,现已更名为Animate。它可以将音乐、特效、画等融合在一起,制作出高品质的交互式的2D 动画。它具有体积小、交互性强、跨平台等特征。同时,Flash 动画还支持程序脚本,可以制作出非常复杂而精准的动画,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

(2)万彩动画大师

万彩动画大师是一款国产的动画视频制作工具,具有操作简便,素材丰富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动画模板,同时支持丰富的特效,为教师们制作动画类模式的微课,提供了一款高效好用的制作工具。

万彩动画大师制作的MG(Motion Graphic)动画,适用于各个学科的知识讲解中,通过这种动画的形式,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对于学习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 教学录像模式

教学录像模式是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利用摄像机等专业的录像设备,将教师的教学活动完整地录制下来,然后利用专业的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剪辑,最后渲染输出视频。这种制作方式对教师和制作人员要求高,制作成本也高。

在拍摄前,需要教师和制作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教师教学环节的准备外,还有仪表仪态的准备,要求教师具有良好地形象;制作人员需要调试摄像机、话筒、灯光等设备,同时还需要为教师和学生讲解整个的拍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在拍摄中,要求教师在面对摄像机时,表情要做到自然,不做作,学生配合也要默契、不生硬;制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调节摄像机、话筒等设备,要做到画面清晰,构图合理,拍摄运动镜头时要做到连贯、平稳,同时确保声音清晰、无杂音。

在拍摄后,制作人员利用专业的制作软件进行后期编辑,包括调整画面、添加转场和特效,添加片头和字幕,如果有必要对音频也要进行降噪和其他操作,然后输出视频样片,提供给教师进行反馈,然后进行进一步修改,最终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

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些视频后期处理软件,供大家参考。

(1)Adobe Premiere

Adobe Premiere 软件是Adobe 公司出品的一个专业的后期视频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制作和各类影视制作中。在微课制作中,它具有支持素材种类多,剪辑功能强大,第三方插件丰富,输出视频格式多等优点。

(2)Adobe After Effects

Adobe After Effects 同样是Adobe 公司出品的一个视频处理软件,但与Premiere 相比,更注重于视频特效方面,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微课制作中,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出所需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为微课制作出炫酷的片头,增加微课的吸引力。

摘自《教育现代化》2018 年 第36期 陈学亚

 

手机微课的制作常用的3 种方式

(1)手机拍摄式

现代的智能手机都具有摄影录像功能。手机拍摄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道具摆拍式:用手机支架固定好手机进行拍摄,在规定的拍摄区域内,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教学资料按照预先的设定依次有序放入或拿出拍摄区域中,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内容预先手写、手绘教学信息,制作所需教学道具,编排演练讲解过程,最后进行拍摄。该类型的微课呈现过程通常较为活泼,适用于故事型微课的制作,授课教师不出镜,对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不高,教师可独立完成。

手写(绘)式拍摄:用手机支架固定好手机进行拍摄,在规定的拍摄区域内,教师一边手写(绘)教学内容一边进行讲解,该方式简单直接,通常适用于解题、演练型微课的制作,授课教师不出镜,对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不高,教师可独立完成。

课堂拍摄式:使用智能手机的录像功能拍摄老师的教学过程,一般适用于技巧、技能教学类的微课制作,拍摄的过程中通常伴有全景、特写等镜头变化,需要同事协助进行拍摄。

(2)手机录屏式

使用手机自带录屏功能进行录制,也可安装使用类似功能的手机APP。例如,可以先用手机APP 软件 WPS Offic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 文件保存,启动手机录屏功能后播放PPT,一边演示讲解一边同步录屏,讲解时可使用WPS Offic 放映状态下的编辑画笔在演示画面中标注重难点等信息,使用双指划屏功能放大或缩小演示画面,突出强调重点内容,操作方法简单,使用灵活,基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师可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的教学灵感并制作成微课。

(3)混合式

以手机视频编辑APP 为基础(例如:手机皮影客APP、乐秀视频编辑APP 等),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所需的各种多媒体素材加工、编辑、合成到一个视频文件中进行微课的制作,同时可以有效整合手机拍摄式、录屏式微课视频。混合式微课制作的内容形式更丰富多样,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教育技术思维模式,能够对某一教学内容或教育理念有效挖掘出可技术化的要素并加以实现。对于制作要求高、复杂、难度较大的制作需求,也可借助计算机端的微课制作软件(例如:会声会影、喀秋莎、Primere 等)进行再加工、编辑处理,降低教师开发视频的技术难度。

摘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年第7 期

 

在微课制作中PPT 动画的应用

当今大多微课的制作都是把PPT 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作成MP4格式的视频文件,而在PPT 制作方面,只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出现、强调、退出的动画,殊不知使用PowerPoint 制作动画恐怕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在PowerPoint 中动画种类繁多,除了页面切换动画,仅针对各种对象的动画就包括进入动画、退出动画、强调动画和路径动画四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包括几十种的动画。在微课的PPT 中为了得到一个令人满意并且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常常需要对这些动画进行复杂的叠加,除了要挑选适合搭配的动画,还要对各大个动画的进出时间和动作长短进行细致的调整。

一、在微课制作中,为了体现教学特点,展示知识点结构,完成微课的使命,PPT 动画效果需要满足有效、自然、流畅、精致四个要求。

1 、有效是指在PPT 中使用的动画要符合微课教学目的所要达到的动机,不能随意,动画效果必须与微课内容的动机相符。

2、 自然是指动画效果不能让观众产生“刻意为之”的感觉,而应该给人留下“本该如此”的印象。

3 流畅是指动画效果行云流水,不停顿拖沓。

4 精致是指动画的细节丰富。

二、在微课制作中我们按使用目的不同,PPT 中的动画可分为三类:基础动画、强调动画、体验动画。

基础动画在微课中主要用于解释说明以及引导观众按照预定的顺序阅读内容,它包括内容的进入和退出、机理的解释和逻辑的串联,是PPT 动画的主体。基础动画应做到柔和、自然、简约、流畅,以减轻观众的观看压力。

强调动画用于强调微课内容中的关键与重点,是PPT 动画的点睛之笔。对于强调动画,醒目、干脆、精致这三点最为重要,以在保持阅读舒适感的前提下,确保观众能够特别注意到关键信息。

与前两者不同,体验动画针对的是主要内容以外的修饰性内容,包括微课的片头动画、转场动画和背景动画等。片头动画是为了让观众能够从演示以外吸引到微课上来,营造观众对于微课的第一印象,因此需要醒目、精致,并富有美感,让微课的开头引人入胜。背景动画是在不影响内容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提升PPT的美感和真实感,所以必须足够自然、柔和,让微课体现出视频化的特点。体验动画是PPT 动画的最细枝末节,它不是必须的,但往往细枝末节才最动人。

如果深入了解PPT 动画,会发现PPT 动画的是有很多优点的,使用PPT 动画也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作品。动画的功能是很容易掌握的,动画的创意也是可以借鉴的,但PPT 动画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只有在长期的PPT 制作过程中才能慢慢体会和掌握。

摘自《电脑迷》2018年第8期 卢伟中

 

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根据需求的不同,有些老师需要学习简便易行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些老师则希望制作更加高大上的微课。笔者对市面上主流和典型的制作技术进行了梳理,罗列出十种。将十种技术按照门槛高低、知识表现特点两个维度,分布在一个四象限图中,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十种武器的四象限图

以下,我们将从第三象限“低门槛+擅长推演”开始,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一介绍每种技术的基本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用。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第一种武器:智能笔

智能笔是一款一体化工具。它只需要一根特殊的笔,在一个固定样式的本子上写字,电脑上即可显示出写字的过程,并可将写字过程连同讲解的语音录制为视频(如图2所示),所以这是一款零门槛的微课录制工具。

这一工具的特点是:擅长于表现“演算”、“推演”的过程,非常适合于公式推演、习题讲解、乃至于知识脉络梳理等场景。

市场上各种智能笔(也叫“录课笔”)品牌很多,比如:E笔微课、磐度笔、晨星笔等。

图2 用智能笔录制微课的实景

第二种武器:Pad+微课宝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微课录制,其实就是需要同时录制画面(包括笔迹)、以及声音讲解。在社会上非常普及的各种Pad也具备采集画面+声音的能力,只需配上适当的录制软件即可。笔者在此推荐免费的“汗微微课宝”App(ios、Android均可),操作界面如图3所示。

这款国产免费的App可以将画面(如图片或PPT)、笔迹、教师讲解的声音同步录制下来,实

图3 Pad+微课宝App

时生成微课。如果配合iPad Pro、三星Galaxy Tab A这样带有电磁笔的平板电脑的话,书写感受非常流畅,接近于笔+纸的书写体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App允许我们将微课导出到Pad本地相册中,更便于灵活应用。

第三种武器:手机+小影

低门槛录制工具的典型特点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手机作为一种拍摄工具,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手机也完全可以用于录制微课。

用手机自带的摄像工具已经可以胜任“拍摄”的工作,但如果想对拍摄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编辑(如:错误段落剪切、多段连放、加字幕、加背景音乐、加特效等),就需要专用的App来帮忙了。

小影App就是专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制作微视频而生的,它能让我们普通人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成为专业的视频编辑师!

第四种武器:PPT录制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最后一种低门槛录制工具是纯PPT录制。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教学用的PPT,因, 此如果能以PPT为基础录制微课,无疑将大大降低录制微课的难度和工作量。

微软的Office在发展到2010版本后,就具备将PPT文件录制为微课的能力了。录制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三步:

 

图4 纯PPT录制步骤

第一步“制作PPT”自不必说,“录制旁白”只需使用PPT“播放”菜单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按钮,即可边播放PPT、边为PPT配音(当然需要配备麦克风)。Powpoint软件将会将PPT中的动作、连同声音同步保存下来。

录制旁白完成后,只需点击PPT“保存”菜单中的“另存为”子菜单,并将保存格式指定为“mp4视频”或“Windows Media视频”即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直到底部的进度条消失),即可生成微课视频。

第五种武器:优酷+爱剪辑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纯PPT录制法非常方便,但是也有严重的弊端,比如:PPT中不能含有音视频媒体,而且保存速度也很慢等。

另外,有时我们要录制的内容并不是PPT,也许是电脑中的某款软件(如几何画板)、甚至是网络上的视频动画素材。这就需要“电脑录屏软件”来帮忙。

 “国产+免费+易用”的录屏软件:优酷录屏大师。我们只需进行“(选择录制区域)”、“(开始录制)”、“(停止录制)”三步(如图6所示),电脑屏幕内容、电脑中的          图5 优酷录屏大师操作步骤

声音、麦克风中的声音, 就会自动被录制到视频中。

作为微课来说,只录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经常需要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加工,至少需要对错误的部分进行剪切。这就需要“视频编辑软件”的支持。

爱剪辑”也是一款功能相当强大、同时易用性也较好的电脑软件,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视频都是采用这款软件进行编辑的。

作为初级使用者,我们只需掌握“添加视频”→“视频剪切”→“导出视频”的三步曲即可。这三步的操作方法视频请参见在图6(图中的①②③④是指“视频剪切“操作的方法)。

图6 “爱剪辑”视频剪切操作步骤

第六种武器:Focusky

Focusky也是一款国产、免费的幻灯片软件,其以酷炫的3D旋转缩放的切换方式而著称,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增强微课的动感有一定价值。

Focusky与PPT在制作和播放时的差异:PPT播放时是象看连环画一样;而Focusky播放时,则是在整幅背景画面中,先用镜头对准第1个位置、再对准到第2个位置……,就像在地图上找不同的城市一样。

第七种武器:场景动画—皮影客

场景动画其实就是一部微型动画片。在“皮影客“等场景动画制作工具的帮助下,只要打开网页,几分钟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场景动画。

“皮影客“是一款国产、免费、基于浏览器使用的场景动画制作工具。进入皮影客网站后,一般只需3~4步即可完成一个场景动画的制作: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1选择一个场景。皮影客中提供了海量的场景库,从校园、教室,到公园、街道、太空,应有尽有。

2选择一个人物。皮影客中有上百种动画角色,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人物即可。

3给人物选择一个动作。皮影客可以为人物赋予极为丰富的动作(如走路、悄悄地走路、蹦蹦跳跳等)、表情(如高兴、伤心、困惑等)、说话(如大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

4给人物添加对话气泡。场景动画离不开人物之间的大量对话。皮影客可以为人物增加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即可。

经过以上四步,就可以非常简便地创建出一幕(帧)场景。完成一幕场景的创建后,点击图7右下角的对勾,即可接着创建下一幕场景。这些场景会自动前后相连、顺序播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画片。

皮影客完全是基于网页的,录音和导出视频均比较麻烦,建议大家采用录屏的方式把它录制成电脑视频。

第八种武器:手绘动画—ESP

《微课制作的十种武器》——常见微课制作工具“一网打尽”!最近几年兴起“手绘动画”就是一种动感非常强、非常吸引视线的动画门类。手绘动画看起来非常高级,无论是图、还是文字,都可以用画笔一点一点描画出来,图片、文字也可通过“手推”的方式出现。其实通过EasySketchPro软件(简称ESP),制作起来相当容易。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它的简单使用方法。

1、 ESP的组织方式和PPT比较接近,都是由一张一张“幻灯片”组成的。点击“新建幻灯片”按钮,即可创建新的幻灯片。

2、 在每一张幻灯片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入各种图片、文字,并适当调整它们的位置。

当我们设定好幻灯片内容后,可以点击“Preview(预览)”按钮,来观看动画效果。此时,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其默认效果均为“手绘效果”。

双击鼠标以选中对象,在右键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属性)”选项,出现方式,如:Draw by hand(手绘)、Drag by hand(手推)等;也可对该动画的时间进行设置。

第九种武器:喀秋莎

对于位于电脑中的内容来说,录屏是一种万能的方法。而录屏鼻祖——”喀秋莎“(Camtasia)软件,它是一款录屏+视频编辑的一体化软件,功能相当强大、掌握起来也不算困难。而在视频后期编辑方面,喀秋莎的功能要比爱剪辑更加强大、更加适合于教学场景。

比如,喀秋莎支持对画面进行“变焦“操作,将画面的指定局部进行放大,以达到减少干扰,强调重点的作用(如图12)。

图喀秋莎“变焦“功能

除此之外,喀秋莎还支持同时在视频中增加文字或各种形状(“标注“),支持同时录制摄像头和电脑屏幕,支持音量调节、噪声消除、字幕等许多实用功能。

喀秋莎甚至还支持专业级的“绿幕抠像”功能,可以通过后期编辑将人放置在任何场景之中。更有价值的是:将喀秋莎“摄像头+电脑屏幕同时录制”与“绿幕抠像”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普通人就能制作出”人像+PPT“的专业级效果。这样就可以批量化地快速生产“PPT+人像讲解”系列微课视频,大幅提高了微课制作效率。鉴于喀秋莎出色的视频后期编辑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门槛,喀秋莎成为很多微课爱好者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的首选。

第十种武器:MG动画—万彩动画大师

MG,是Motion Graphic(动画图形)的缩写。如何制作呢? “万彩动画大师”软件。

简单地说,万彩动画大师的操作相当于PPT+喀秋莎+Focusky的集合体,在提供丰富功能的同时,也使得熟悉以上三款软件的人比较容易掌握。

万彩动画大师象PPT是“一页一页”制作的, 万彩动画大师的页面(场景)中,亦可以添加文字、图片等各种素材、并且设置各种动画效果等,而且若干个“页面”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画视频。

万彩动画大师象喀秋莎也提供了“时间轴”功能,时间轴中包含了多个轨道,每个轨道就是一个对象(一段视频、一段声音、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等)。在时间轴中可以设定每个对象的播放顺序、动画效果、时长等,并可随时预览效果。制作复杂而精确的动画效果这至关重要!

万彩动画大师象Focusky可以提供了镜头旋转缩放的功能。它可以在一个页面(场景)之内,通过设定“镜头”的大小,从而只显示出某个局部的内容。通过镜头运动的方式,制造出类似于摄像机拍摄时“推拉摇移”的动感效果,不仅突出了局部的重点内容,而且制造了强烈的动感。

【总结】微课十种武器的分区图,我们大致上可以将四象限图分为3个区。

①区是借助于移动终端而实现的零门榄制作工具,智能笔和微课宝两种工具在生产内容的同时,也能自动完成视频的同步录制工作;

②区则是纯录制工具,它们只负责“录制”这个过程,其本身并不生产内容;

③区则是一些运行于电脑上的内容生产工具,从下往上情境感越来越强,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③区生产出内容后,往往需要通过②区的录制工具录制成视频。

摘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1期王珏

 


 

 

 

 

 

 

 

 

 

 

 

 

 

 

 

 

 

 

 

 

 

 

 

《高职教育研究参考》(教学月刊)2019年第2期 总第105期

2019329日出版)

报刊文摘 二次文献 内部交流仅供参考




 


  主编:魏兆春  编辑:阮玫